关于风筝,你们听说过吗?风筝起源于我国古代,有了漫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是我国民间非常普及的传统玩具之一及重要的航空器,而风筝又是怎么被研究出来的呢?
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,古人们在冬至时,在上面系上五彩鲤鱼气球和纸板,然后把它放起来,据说是用来祭祀祖先的。在汉代,人们用竹、藤、棕叶、纸张等做成扁平的物体,在其上作画,绮文制字,采用单线系法升空,发扬了中国原始的造型艺术。到唐宋时代,风筝已演变成了色彩艳丽,造型新颖,而且可以发出声响,还可以附着风铃,飘曳在空中的玩具。在明清时期,风筝制作更是推陈出新,各色各样的风筝层出不穷。
然而,真正把风筝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的,却是清明伏土神明的传说。相传清明节这一天,在开封画家晁谈的协助下,官员伏处使用了风筝做遥感探测器,探查了地下水道的隐藏位置,故事被南宋的《东方胜事》一书记载,使得当时科学家对风筝的研究和应用探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到21世纪,风筝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儿童玩具,也成为人们观赏风景、竞技以及风力发电等方面的优秀机器和设备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风筝也将会有更多不一样的应用,更加令人期待。